肝臟的超聲檢查一般是指肝臟超聲檢查,臨床上主要通過超聲檢查對肝臟進行檢查,包括整體、局部、實質、血管等切面,以便于對肝臟病變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具體分析如下。
1、整體:整體肝臟呈楔形,肝臟上緣在右側肋緣下方,下緣在左側肋緣下方,左側比右側高1-2cm,肝臟長軸從下腔靜脈的左側緣開始測量,通過肝臟長軸、短軸、內徑和脾靜脈長軸等指標可以基本確定肝臟大小,是判斷肝臟有無萎縮、增大或者肥大的重要標志;
2、局部:肝臟局部的整體觀表現為細長的管道,主要分布于膽囊窩與下腔靜脈左支的出入口處,細長管道的直徑可以從0.8cm逐漸變細到1.2cm。肝靜脈管徑較大,且多為直徑0.2-0.4cm,伴隨血流會逐漸增多,超聲檢查時可以初步判斷是否存在門靜脈高壓征象;
3、實質:局部肝臟回聲減低、不均勻,內部呈不均勻點狀或片狀回聲。肝內血管分布不均勻、走行異常,血管內可見明顯的血流信號,血管瘤可見周圍型血流信號擴散,此時高度提示存在惡性腫瘤的可能;
4、血管:局部肝臟血管內可以見到點狀或條狀的血流信號,血管瘤速度較快時速度可達到2.5-3cm,速度較慢時則速度稍慢。如果彩超發現肝臟局部有彌漫性或者結節性的血流信號擴散,則考慮存在惡性腫瘤的可能。
除上述超聲檢查外,還可以用于對肝臟占位性病變的良惡性判斷,如果存在惡性腫瘤,在腫瘤內部可以見到邊界不清的低回聲或者高回聲團塊,周圍可以伴有明顯的血流信號擴散。但僅通過超聲檢查無法對腫瘤進行準確判斷,還需要結合增強CT、增強核磁、病理學檢查等方式進行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