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梅山醫院因為要實行股份制改革,引起了職工們的集體反對,再次讓企業醫院改制成為了焦點。
據南京梅山醫院一名醫生向“醫學界”透露,該院的改制工作正在進行中,醫院目前的改革方案是與三家集團公司合作,實行股份制改革。然而,全體醫護人員對此并不滿意,他們不希望被“私有化”,而是想讓地方政府接手,實行屬地化。
資料顯示,南京梅山醫院的前身為上海梅山醫院,是一所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2003年7月30日,加入鼓樓醫院集團。同年,醫院醫政工作屬地于南京市衛生局管理。2017年4月30號,從上海梅山醫院變更為南京梅山醫院。醫院核定床位505張,現有員工700多人。作為一家企業醫院,南京梅山隸屬于寶鋼梅山集團(下稱:梅鋼公司)。
突然改制
“為響應國家政策,今年南京梅山醫院面臨改制的問題。當時集團領導提出了三種方案:一是實行屬地化;二是企業接管;三是私營化。”據知情人士向“醫學界”透露:由于屬地化改革,地方政府不愿接收,因此公司決定實行企業接管。“公司的方向是找一個企業接管我們,名曰增資擴股,但自己只占35%的股權,接管方則占65%的股份。”
參與改制的親歷者透露,10月18日,梅鋼公司的領導和院領導突然召開了職工代表座談會,提出了上述改革方案。而對于全體職工最為關心的,改制中的職工安置問題,梅鋼公司并沒有允諾給與賠償金,也沒有對員工承諾任何實質性的保障。
“改革之后,我們原先在寶武集團的待遇、福利都沒有了,公司只答應社保交到退休,但僅限于口頭,并沒有書面文件。”一位參與職工代表座談會的醫生告訴“醫學界”:“目前醫院有700多名醫護人員,在編的醫護也有400多人,這些人全部沒有賠償和保障。”
“空白合同”
企業醫院改制,歷來會有賠償金和安置,為何南京梅山醫院會如此“特殊”呢?“因為醫院已經從非營利性醫院改成了營利性醫院,公司認為醫院已經改制過了,這一次不過是二次改制。而當初的‘非改營’,大部分職工并不知情。”該院一名醫生向“醫學界”出示了一份關于(有寶鋼工號)人員勞動合同變更的通知。
“醫學界”注意到,該通知由南京梅山醫院院務部人事室于2017年5月4日下發給全體在編醫護,通知內容僅寥寥數語:由于上海梅山醫院變更為南京梅山醫院,因此勞動合同需統一變更。而對于為何要進行醫院名稱的變更,以及變更后醫院性質有沒有發生改變,通知并未提及。
“醫院改名的原因沒有任何人跟我們解釋,而且這份勞務合同更是奇怪——居然是一份空白合同。院領導讓我們只管簽字就行,其他沒有任何解釋。我當時正在進行一臺手術,就這樣匆匆簽了字。”據該院一名醫生回憶,“事后聽說這個合同是當時寶武集團要來注資,給我們醫院蓋一棟大樓。為了注資蓋樓,醫院從非營利性醫院改成營利性醫院。”但這一說法并未得到院領導和寶武集團的確認。
陷10月19日下午,南京梅山醫院召開了僅有少數管理層和部分職工代表參加的會議,宣布醫院即將改制的消息。
據當時在場的一名醫生介紹,這場會議梅鋼公司領導和院領導都參加了,醫院職工代表在會上表示擁護改革,但希望公司滿足醫護人員提出的要求。“而公司領導則表示,這次改革已經箭在弦上,今天開會是告知我們,不是征求我們的意見。公司的一位高管甚至當著我們的面說,我們醫院對整個梅山公司沒有貢獻,是沒有價值的。但是醫院一直是自負盈虧,而且一直處于盈利狀態,這樣的話讓我們很傷心。”
“會議結束后,公司領導就提出要換牌,這樣的做法讓我們無法接受。”該院一名醫生表示:“我們的訴求得不到回應,就組織職工去公司門口抗議維權,然而卻遭到了公司保安的暴力對待。沒想到有生之年自己要親歷這樣用抗議的辦法維權,也是挺悲哀的事。”
據了解,此后職工們多次與梅鋼公司領導、醫院領導進行溝通,充分表達了職工對醫院改革的想法和意愿。醫院職工表示,希望暫停醫院增資擴股方案的推行,移交地方;恢復梅山醫院“非營利性醫院”的經營體制。此外,醫護人員認為原2017年4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訂的醫院更名合同無效,希望重新簽訂勞動合同。而對于此番改革,職工應享有梅鋼公司內部待養、單位協解、協商離職等相關政策。
“醫學界”就此向南京梅山醫院相關負責人致電,但未得到回復。截至發稿前,職工代表和公司也并未就改制問題達成一致,改制陷入了僵局。
企業醫院與社會資本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業已成為醫療行業內新的現象。早在2004年前后,以山東菏澤、江蘇宿遷為代表的“全部賣光”,已經表明民營資本開始大規模進入公立醫院。然而,十多年后的今天,為何社會資本的介入,依然會陷入僵局呢?
企業醫院民營化之后,原有的人員也一并與事業編制脫鉤,體制內的福利頃刻流失。正如徐州市腫瘤醫院院長張居洋此前所言:“如果不是干這一行,你就很難理解事業編制對一個醫生有多重要。”
前不久,成都航天醫院的集團化改制,就因為沒有兼顧全體醫護人員的利益,而引發了一場改制風波。最終,在醫院800多名醫護的集體反對聲中,集團領導宣布:充分尊重員工意見,醫院改制工作暫停。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醫護人員的待遇、員工權益保障必須是改革的關鍵內容,改革一定要以職工利益為重,這樣才能走得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