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藥店來說,集采意味著什么?是可以拿到更多的處方藥品種,可以有機會降低采購成本?還是一場無法避免的被吞并、被席卷、被淘汰的災難?
國采之后,大量品種價格降幅50%到90%不等,而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 同品同價”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雖然目前集采針對的主要還是公立醫療機構,但國家政策及各省各地相關規定也在鼓勵民營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參與。
2019年5月15日,山東省下發《關于民營醫藥機構試行網上藥品集中采購的意見》,明確指出“醫療保險協議管理的民營醫療機構、連鎖零售藥店,可以通過省藥品集中采購平臺網上采購藥品”。
2019年9月30日,國家醫保局、商務部等九部門在《關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擴大區域范圍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自愿參加試點擴大區域范圍的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藥品用量”,可以參與帶量采購、以量換價。
2020年6月,廣東省醫保局發布的通知指出, 所有民營醫療機構及零售藥店可自愿參加第三批國家藥品集中采購,藥店與非公醫療機構登錄廣東省藥品交易平臺進行集中報量。
此外,浙江、上海、云南,江蘇等地也有相繼出臺藥店醫保藥品集采相關政策,按照要求,零售藥店可自愿參加集采。
趨勢明顯,越來越多的藥店將會參與到國家集采當中,中選品種將同步進入零售藥店,同時藥價大幅下降。
截止2019年年底,全國有近50萬家藥店,集采將會帶來不可避免的行業整合,2019年出現的藥店數量三年來首次下降便是佐證。
對于廣大患者而言,集中采購意味著在家門口的藥店也能買到價格實惠的處方藥,尤其對于慢性病患者是極大的便利。
那么對于集采會對藥店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
顯而易見,帶量就是話語權大小的競爭。頭部藥店,大型連鎖,有量就有話語權,就有更多談判的空間和籌碼;而規模有限的零售藥店,就無法享受集采帶來的方便、低價、毛利和服務方面的紅利。
而且,如果集采的賬期過短,就需要壓縮采購規模,那就影響到利潤的實現。小連鎖或單體藥不會受到藥企的重視,沒有返利的政策。這樣一來,帶量采購就會加速“大魚吃小魚”的行業整合進程。
藥店同通用名可選擇的品牌很多,對于藥店來說,集中采購中標的藥品基本沒有利潤甚至可能是虧損的;原研品牌藥的利潤偏低;而過一致性評價、與原研品牌藥價格相差不大的國產藥品利潤較高。
醫保支付價的基本趨勢是與集中采購中標的藥品價格一致。但因為中標藥品數量有限,幾輪集采過后,部分品類或規格可能因為廠家的出局而徹底消失,藥店不得不調整品類結構。
同時,藥店也必須要保證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來覆蓋必需的經營成本,比如設施設備、人員工資、鋪底資金、經營損耗、稅金繳納等。盡管國家對于藥店參與集采并沒有零加成的強制要求,享有定價的自由。但受制于醫院零加成和競爭加劇的影響,實際上這個自由只限于理論,并沒有多少加價的可能性。
因此,價格大幅下降的集采品種主要作為引流品種,需配搭其它高毛利品種,作為盈利來源。
這又再次證明只有有實力的連鎖藥店才有自主采購的相對自由,才能進一步優化自己的利潤來源。
低毛利環境下,對零售藥店的成本控制,精細化管理的要求極高,需要重點考慮在慢病管理、承接醫院處方外流、多元化經營等方面做細做透。
只有通過良好的經營和差異化高質量的慢病管理服務,提升顧客對門店的黏度保證足夠的客流,才能在洶涌洪流中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
在討論藥店集采時,不能避開的幾大關鍵詞。一些潛在的影響也正在逐步顯現。藥企則可以利用藥店參與集采這一勢頭,進一步擴大藥物的可及性,形成新一輪的品牌效應,并可以和藥店醫院一起,形成真正的患者慢病管理服務閉環。
免責聲明:【平創醫療】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
佛山市平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16092276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粵)-非經營性-2021-0350
電話:400-962-9277 郵箱:oc@pingchuangyl.com
廠址: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順江居委會林港創業園華業路3號
營銷中心:廣州市番禺區漢溪長隆時代E-PARK A1棟
粵公網安備 44060602002038號
手機官網